坚持不懈,砥砺前行——记《金属制品》编辑部奋斗历程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19日
分享到:

《金属制品》期刊和全国金属制品信息网作为行业媒体与信息交流组织,其影响力和对行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其享有的辉煌足可以成为我院一张响当当名片,但目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受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金属制品行业不可避免地进入低谷,制品企业间剧烈的竞争,不仅在国内竞争,在国外也同样如此,导致整个行业获利水平大大下降。特别是为金属制品企业服务的相关企业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部分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手段不完备的装备制造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以广告宣传、行业服务收入为主体的信息中心,其经营工作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从《金属制品》编辑部近年的经营情况即可看出:作为公益性质行业组织的从业者是在怎么样的艰难困苦中坚守着。

承受着电子媒体的迅猛发展的严重冲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纸质媒体的发展受到了现代化电子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的冲击。网络媒体的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并有上升的趋势,而纸质媒体受众群体相对较弱。网络资源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已趋向于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电子网络网媒占据着信息传播领域的市场资源优势,这种优势客观上导致纸质媒体受众群体的数量逐渐减少。《金属制品》期刊曾经拥有订阅最多时达8千份,平时保有的订数也在5千份以上,但近几年来持续下滑,一直到目前的2000份。为了保持一定发行的数量,稳定期刊生存的基础,中心领导发动全体员工,人人都有分配订阅的任务,逐个落实的任务目标,再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实施奖惩。领导重视,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才遏制住下滑的势头,而且期刊订阅数量较上年还略有增加。

收稿率低,高质量的稿件难以获得

行业规模在扩大,从业人数在增加,但由于市场竞争,技术保密等原因,很多企业负责人至少是不鼓励工程技术人员撰写相关的技术论文,更有企业层层把关,限制员工投稿;薪酬制度的多样化,过去依靠技术职称递增提高收入的观念也发生变化,致使因职称评定需要发表论文的稿源也在减少;稿酬低微也是投稿率下降的原因之一,作者辛辛苦苦总结实践经验撰写的论文,可以说是血汗的结晶,但发表后稿费也就2百元左右,就有一些作者为此多次抱怨。

除此以外还有种种原因,编辑部每年来稿也在下降。为了保证期刊有稳定且高质量的稿源,全体编辑人员利用一切机会深入行业,时刻把握技术动态,洞悉新工艺、新装备研发情况,发现热点难点问题;广泛联系业内知名学者、管理专家,及众多工程技术人员,虚心求教的同时,为征集到质量高、技术水平先进、实用性强的稿件,不辞辛劳地请求他们总结经营、提炼精华,撰写论文,以供行业人士借鉴,为金属制品行业的共同进步做出贡献。有人说成功编辑出版工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此项工作就能充分现。不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几年,充分熟悉行业情况,建立起广泛的人脉关系,要想组到上佳的稿子,根本就是件不可能事情。

为了进一步拓展稿源,编辑部还承担起培养作者新生力量的重任。虽然每年都有大批的技术人员进入行业,但生活的高成本的压力,使很多人心浮气躁,若不是评定职称要发表的论文,很少会有静下心来钻研技术问题的。所以一旦发现新作者,编辑部都像发现宝贝一样,用极大的耐心,从感情上拉近,从技术上指导,使其成为期刊忠实的作者和受众。经过几代编辑人的努力,总算稿源能够基本满足出版需求。

稳定编辑队伍、培养年轻人才的任务艰巨

政治思想过硬、职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年龄层次得当的编辑人才队伍是保证期刊优秀的基础。《金属制品》编辑部历来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这也是多年来,《金属制品》期刊在冶金系统或河南省多次组织的期刊质量检查评比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原因所在。近年来行业经济不景气,作为行业的媒体,效益也不可能好。;因审稿费太低,审稿专家认为自己的劳动得不到尊重,或久拖不办,或干脆拒绝审稿;同样因待遇低下,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编辑部员工的工作热情;多方努力,招来或调来的年轻人,因为供房子、养孩子等生活成本压力太大,先后都离开了编辑部。一时间,期刊出版都受到 了影响。面对这一严峻的问题,中心支部与领导班子做出了不少的努力:通过民主组织生活会,对编辑部内的党员同志进行党性教育,鼓励他们为中心发展多做工作;每年初都要每个党员根据自己的岗位做出承诺,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骨干作用;建立党员示范岗,根据要求,组织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评定绩效。中心领导又根据实际情况,内部挖潜,从别的岗位调 入两名高级工程师,优先满足这一重要部门的工作需求。通过以上种种措施,稳定了编辑队伍。

但是,编辑部的从业人员,平均年龄达52岁,严重偏高,又有同志马上就要退休。其实,为留住年青人员,中心支部和领导是下过苦功夫的:政治上关心,组织上培养,业务方面提供学习机会,待遇上也相对优厚等等,但还是没能挽留住这些人才。对如何招揽年轻人才加盟,培养后继力量,编辑部本身实无良策了。

经营状况日益艰难

编辑部虽然是行业技术、信息交流的公益性组织,但一直以来,通过历代编辑人员的不懈努力,开拓创新,在获得行业普遍赞誉,取得上佳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保证期刊正常高质量的出版,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但近年来,在相关行业不景气、电子媒体冲出的双重打击下,编辑部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

期刊订阅收入早已不再是编辑部的收入主体,为了不影响订阅量,其定价还是5年前的,在各项成本大幅增加的今天,这项收入可以说微乎其微。为保证一定的订阅量,中心领导发动全室人员所做的努力不再赘述。为了弥补这项收入,编辑部主任带头编写各项专业技术资料,这些成果很受行业技术人员的欢迎,既提高了编辑部在行业的美誉,也获得了一定的效益。

成立《金属制品》编辑委员会是编辑部的一大创举。本着“行业期刊大家办”的理念,由编辑部提议,原冶金部科技司的领导发起,于1992年成立了《金属制品》编辑委员会。委员会集中了行业内的管理、技术精英,编委们对期刊的组稿、审稿、作者培养,乃至期刊发行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编委单位每年提供的协办经费也使期刊出版有了一份保障,但这项工作近年来也同样到了困难,特别是协办费不能按时交纳,一些设备生产企业,实在拿不出协办经费,只好黯然退出编委会。由此,编辑部成员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与编委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或寻求的帮助,都尽心尽力去完成,也想方设法激发编委们支持公益事业的热情,使编委会工作基本稳定,协办费的收入没有产生大的滑坡。

广告收入是编辑部,也是信息中心的重中之重。编辑部从1986年第一次刊登广告起,历经30 多年的发展,最高年收入130多万元,长期占据信息中心收入的半壁江山,为《金属制品》期刊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花无百日红”。近年来,《金属制品》期刊的广告经营工作同样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不旺,行业投资限于环保压力,或淘汰落后产能,没有大的市场需求,装备制造企业也不会在广告有大的投入;相关企业经历激烈竞争后集中度越来越高,广告客户源也就越来越少。

如果说只是市场需求不旺导致广告宣传收入减少,这还是暂时的,还有市场回暖的那一天,但电子媒体的冲击的影响,则是不可逆转的。网站、QQ群、微信群、微信平台等,建立起来几乎没有门槛,发布也没有什么成本,手机作为客户端,使用方便又快捷,因此纸质媒体的广告工作会越来越困难。《金属制品》的彩色广告最高时达70多个,但目前收费广告也只有不到 50个版,2016年的合同额也只有105万。封面广告,过去是客户争抢的位置,近年来热度一降再降,到现在期期发愁,等米下锅。

为遏止广告收入下滑的态势,中心领导带领大家积极探索互联网发展的态势下,开拓新的宣传渠道,如开展网站广告、建立微信广告发布平台等,虽然收入有限,但总算有了良好的开端;加强《金属制品》广告工作的力度,由过去的一人,再调能力更强的同志加入,同时加强对广告工作的监管力度。

从事广告业务的同志也在努力转变过去比较粗放的工作方式,通过提供更细致、更周到的服务,将广告策划、版面设计等做到精致,来全面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贴近市场,深入行业,了解动态,及时把握客户信息,在开发新客源的同时,尽量避免无效合同的发生等等。努力工作的成果也是令人欣慰的,在其他媒体大幅下滑的情况下,《金属制品》期刊的广告收入,基本趋于稳定,预计2017年的合同额与2016年持平,但因行业经济没有大的改观,广告费的催收会更困难。


信息中心作为我院的窗口单位,如同我院的眼睛、耳朵、鼻子;所承担的《金属制品》期刊出版和全国金属制品信息网的运行,都是行业的公益性组织,既没有掌握权力象征的印章,更没有获得大资金大装备的投入,依靠的仅仅是通过大量艰苦、细致、周到的服务,获得行业人士的认可,每一笔费用的催收里,都饱含同志们的努力工作的辛酸。

但我们仍在努力,在拼搏,坚定为行业服务好、为我院发展多做贡献的信念,因为这是我们的事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